訪問上屆傑青-耿曉靈「將武術發揚光大 做教練回饋港隊」
香港武術隊的「大師姐」耿曉靈,曾獲多項武術大賽冠軍,連續五年得到「傑出運動員獎」,擂台上「好打得」的曉靈,換下戰衣卻是一個斯文秀氣的女孩,談到現在還沒有男朋友,一臉羞澀臉都紅了,但話題一轉說起武術,卻是滔滔不絕充滿抱負,希望能將國粹發揚光大。
耿曉靈擅長棍術、刀術和長拳,在偌大的武術館內,一遍又一遍為記者示範拿手招數,嬌小的她,一開招像換了另一個人,英氣逼人,充滿力度,動作剛勁中不失優美,渾身上下散發着一股武術的精氣,可惜因為左腳的傷患,未能示範最悅目的跳躍動作,意味着「大師姐」將逐漸遠離擂台,從台前轉向幕後,邁向人生另一個階段。
耿曉靈向教練位置進發,帶着一班師弟、師妹南征北戰,小輩們在連場大賽中都取得好成績,「以前做運動員,只要練好自己的部分就可以,現在學習做教練,要針對他們的情況加以訓練,比賽時比自己上場還緊張,香港這個地方給了我很多機會,讓我拿了很多、很多獎牌,我們這批港隊小將潛力很高,做教練最大的目的是回饋,希望看到他們為香港爭取獎牌。」
對武術突然開竅
香港武術發展一直落後於大陸,政府希望引進人才提升水平,造就了曉靈的機會,「那時候想放棄做運動員,可是心裏有個聲音在問自己,真的甘心退出嗎?從小到大我沒有比別人練得少,不論多辛苦都捱過了,為什麼一面獎牌也贏不了?我對自己有很多疑問,但又不知道是什麼問題,當時很苦惱。」帶着疑問和不甘,剛好收到港隊邀請,不久就找到答案,「香港的訓練環境比較輕鬆,令我有很多思考空間,感覺像放下沉重的包袱,以前覺得自己身形矮小,努力練習比起其他人總是有很多不足,香港教練給我很多自由發揮的機會。」重新審視自己,她在缺點中找到優勢,例如:身形矮小代表比其他人更輕巧,動作更明快利索,而且彈跳力勝過很多體形壯健的運動員。
曉靈對武術突然開竅,從找到自己的優勢開始,再針對所長,設計不同的武打招式,「以前練武雖然刻苦地練了又練,務求沒有瑕疵,現在看來當然不能憑此奪獎牌,為什麼呢?因為我只是練別人的招式,評判看着會認為做得好,但並不能表現個人特質,武術是要在紮實的基本功下,創出屬於自己的招式,才是取得獎牌的關鍵。」
武林高手如雲,穩守第一並非易事,曉靈的「勤」在體院是出了名的,每次練習都是最後離開的一個,「很多人覺得運動員練習很枯燥,動作重複又重複,但我卻覺得樂趣無窮,因為練習時可以感覺身體的不同變化,怎樣用腦控制每一個部位的變化,是一件很有趣的事。」
不想在台下輸給自己
〇八年的金牌,是她運動員生涯的起點,想不到一三年的東亞運動會,卻成為她退役的關鍵,比賽前半個月,她在練習時拉傷左腿腓腸肌,治療後在賽前幾天試做後空翻時,傷患處的肌肉幾乎被拉斷,急於參賽的她冷敷熱療,反而令皮膚發炎潰瘍,醫生指上場機會只有一成,她帶傷隨隊出發到天津,「那時候身體不能動,只好動腦筋把每一個動作反覆思考,大家都以為我不能上場,當時就想如果不上場就是輸給自己,我情願在擂台上輸給對手,也不想在台下輸給自己。」
曉靈臨時變陣,極短時間內調整比賽動作,將本來需要左腳發力的動作改為右腳,同時調低左腳的動作難度,盡量將發力點放在上肢及右腳,結果她不單達到規定的高難度動作,還成功取得金牌,連醫生也認為是奇蹟,這面金牌令她在最後一次參加的東亞運動會中,沒有留下任何遺憾,一四年仁川亞運,在隊友受傷退賽及打斷棍失牌的陰影下,「大師姐」奮力摘走女子長拳銀牌,雖然衞冕失敗,卻為武術隊作出「零的突破」,也為她運動員生涯劃上句號。
■ 撰文:徐雲/訪問攝影:鍾漢平/場地:體育學院武術館
談到練習受傷,她認為學武之人意志力可以戰勝身體的痛楚。
受傷的左腳,仍留下大面積的疤痕。
運動員的每一面獎牌都盛載了血與淚
曉靈和武術隊成員向外國學生推廣中國武術
耿曉靈的刀術剛勁有力,曾在國際賽中獲得金牌。
耿曉靈苦練多年,到香港才開始領悟武術之道。
曉靈在第二屆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中,獲得女子武術長拳第一名。
曉靈認為學武首先要學抱拳禮,左掌屈指表示不自大,右拳表示勇武頑強。
曉靈(前中)的家鄉以武術聞名,從小就有機會接觸武術。
耿曉靈在「十三屆世界武術錦標賽」,在長拳項目取得金牌。